最近全国上下掀起的整治风,终于吹到了马拉松比赛。媒体报道在7天内全国有10场马拉松被取消,明年沈阳皇姑区马拉松和康平马拉松也可能要和我们说再见了。
其实在今年8月份,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主任医师厉彦虎就明确表示,马拉松属于极限运动,并不是全民健康运动,不能作为全民推广的健康方式。这个表态反映了国家对日益泛滥的马拉松赛事的态度。到了10月份的假期,多地马拉松直接宣布取消,一些原本计划中的欢乐跑和健康跑也被停掉,只保留半程马拉松和全程马拉松。
记者多次就取消原因致电组委会,得到的回答大多是“赛事安排”或“上级安排”。其中以天水马拉松为例,外籍选手在报名成功后却被取消参赛并退费。这名选手表示自己本来符合报名条件,也拿到了参赛资格,但在比赛前就被强制退赛,怀疑组委会存在歧视。组委会对外解释称,该选手外事手续不全,因此不得不退赛,但会正常寄出参赛包,感谢外籍选手的支持。这一事件进一步显示,国家对外籍选手参加国内马拉松的限制在加强。此后,地方组织比赛、中介把外籍选手和奖金挂钩的做法逐渐被叫停。
更多跑友关注的是最新的马拉松规则。原定在11月举行的广东翁源半程马拉松,在政府采购网公示了取消原因:由于马拉松政策新规,“区县级及以下的C类马拉松赛事将全面停办”。虽然没有看到正式的红头文件,但网友们根据各地取消马拉松和外籍选手退费等现象推测出几条趋势:一是区县级C类马拉松全面停止,市区级一个城市只能举办三场正式马拉松;二是对部分长期举办、注册合规的比赛,取消欢乐跑和健康跑,只保留专业级的半程和全程;三是外籍选手必须向国家备案并取得国家级参赛资格。如果传闻属实,沈阳的区级马拉松明年可能都要停止,皇姑区和康平区的赛事也会受到冲击,确实在跑圈已经有影响力。
展开剩余41%这些信号背后其实揭示了繁华马拉松背后的尴尬:注册数据的矛盾、资金压力和成本摊派给企业的现实。根据《2024中国路跑赛事蓝皮书》,2024年全国各级路跑赛事共749场,参与总人数约704.86万人次,较2023年增长约100万人次。即便把寒冬和酷暑都算在内,全年平均每天也有两场以上的路跑赛事在举行。而在中国马拉松官网注册的赛事运营单位,竟只有约180家。内部人士透露,一场马拉松的组织经费常常高达数百万元,地方政府经常把费用摊到企业身上,且大多数补给品也是由企业赞助,赛事繁多让企业也头疼。由此可见,国家对各地马拉松的监管确实在收紧。
网友们也因此出现“限制外籍选手、减少封路垃圾赛事”的声音,大家大多表示支持。有人认为,以前把奖金留给国外选手的做法不合理,国家管控之后,可以期待更理性、规范的赛事运作。总之,马拉松热潮未来可能会逐步降温,合规、专业、可持续发展才是方向。
发布于:天津市睿迎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